“稗”怎么读?这个字什么意思?

Random Image

稗怎么读?这个字什么意思?

1. 稗的读音

“稗”的拼音是 bài,第四声。这个字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在古代文献和农业领域中仍有使用。

2. 稗的基本含义

“稗”主要有以下几个含义:

1. 杂草:稗是一种常见的杂草,通常生长在稻田中,与水稻竞争养分和水分。
2. 比喻无用之物:由于稗草对农作物有害,因此“稗”也常被用来比喻无用或有害的事物。

3. 实际案例

3.1 农业中的应用

在农业领域,稗草是一种常见的杂草,尤其是在水稻田中。稗草的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如果不及时清除,会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例如,在中国南方的水稻种植区,农民们每年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清除田间的稗草。

案例:在湖南省某水稻种植区,农民们发现田间的稗草数量逐年增加,导致水稻产量下降。经过农业专家的指导,他们采用了科学的除草方法,如轮作和化学除草剂,有效控制了稗草的生长,水稻产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3.2 文学中的比喻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稗”常被用来比喻无用或有害的事物。例如,唐代诗人杜甫在《秋兴八首》中写道:“稗草满园生,秋风吹不尽”,用稗草来比喻社会上的不良现象,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忧虑。

案例:在杜甫的这首诗中,稗草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的象征。通过描写稗草的繁茂和难以根除,诗人表达了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深刻反思和批判。

4. 总结

“稗”这个字虽然不常见,但在农业和文学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一种常见的杂草,还被用来比喻无用或有害的事物。通过了解“稗”的含义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和现代农业中的相关内容。

重点内容:稗的拼音是 bài,主要含义是杂草和比喻无用之物。在农业中,稗草是水稻田中的常见杂草;在文学中,稗常被用来比喻社会不良现象。

(0)
上一篇 2025年3月1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0日

相关推荐

  • 范进中举的故事出自哪部作品?

    范进中举的故事出自哪部作品? 引言 范进中举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它生动地描绘了古代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的命运。本文将探讨范进中举的故事出自哪部作品,并分析其背后的社会意义。 范进中举的故事 范进中举的故事出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这部小说是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巅峰之作,通过对儒林人物的刻画,深刻揭示了科举制度的弊端和社会风气的腐败。 故…

    2025年3月23日
    380
  • 猥琐怎么读音?一分钟学会这个形容词汇的发音!

    猥琐怎么读音?一分钟学会这个形容词汇的发音! 一、猥琐的正确读音 猥琐的拼音是 wěi suǒ(注音:ㄨㄟˇ ㄙㄨㄛˇ),属于汉语中的贬义形容词,常用于形容人举止鬼祟、神态不自然或气质低劣。 重点提示:– “猥”读第三声(wěi),不要误读成第一声(wēi)或第二声(wéi)。– “琐”读第三声(suǒ),注意与“锁(suǒ)”同音。…

    2025年4月6日
    220
  • 既济怎么读?易经卦名发音指南!

    既济怎么读?易经卦名发音指南! 《易经》作为中国古代经典之一,其卦名的发音常常让人感到困惑。尤其是“既济”这一卦名,许多人对其正确读音存在疑问。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既济”的发音,并提供易经卦名的发音指南,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易经》。 一、“既济”的正确发音 “既济”是《易经》六十四卦中的第六十三卦,其正确读音为 jì jì。其中:– “既” …

    2025年3月19日
    220
  • 负荆请罪的背后故事是什么?

    负荆请罪的背后故事:历史典故与当代启示 # 一、典故起源:廉颇与蔺相如的将相和 “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的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向丞相蔺相如公开谢罪的故事。公元前279年,蔺相如因”完璧归赵”和”渑池会盟”立功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不服,多次公开扬言要羞辱蔺…

    2025年3月26日
    270
  • 东施效颦的颦怎么读?成语发音教学!

    东施效颦的“颦”怎么读?成语发音教学! 1. 成语“东施效颦”的发音解析 “东施效颦”是一个经典的成语,常用来形容盲目模仿他人,结果适得其反的行为。其中,“颦”字的发音是许多人容易出错的地方。 – “颦”的拼音:pín– 声调:第二声(阳平)– 发音技巧:发音时,舌尖抵住下齿,嘴唇微微张开,发出“p”音,随后快速过渡到“í…

    2025年3月22日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