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斐林试剂怎么读?化学试剂名称发音指南
1. 斐林试剂(Fehling’s Reagent)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试剂,主要用于检测还原糖。其名称来源于德国化学家赫尔曼·冯·斐林(Hermann von Fehling),因此发音为“费-林”试剂。
2. 斐林试剂由两种溶液组成:斐林A液(硫酸铜溶液)和斐林B液(酒石酸钾钠碱性溶液)。使用时需将两者等体积混合,形成深蓝色溶液。其反应原理是基于还原糖将二价铜离子(Cu²⁺)还原为一价铜离子(Cu⁺),生成红色氧化亚铜沉淀。
3. 斐林试剂在食品检测中应用广泛。例如,根据国家标准GB 5009.7-2016,斐林试剂法可用于测定食品中的还原糖含量,其检测限为0.1 g/100g。
4. 在化学试剂名称发音中,类似斐林试剂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酚酞(Phenolphthalein)读作“芬-酞”,常用于酸碱滴定实验中;而甲基橙(Methyl Orange)则读作“甲-基-橙”,是一种常用的pH指示剂。
5. 斐林试剂的使用需注意安全。其A液含有硫酸铜,具有腐蚀性;B液为强碱性溶液,可能对皮肤和眼睛造成伤害。实验时应佩戴防护手套和护目镜,并在通风橱中操作。
6. 根据研究数据,斐林试剂在检测葡萄糖时的灵敏度为0.5 mg/mL,而在检测果糖时的灵敏度略低,为0.8 mg/mL。这一差异源于不同还原糖的还原能力不同。
7. 斐林试剂在保存时需注意将A液和B液分开存放,避免提前混合导致失效。通常情况下,未混合的斐林试剂在室温下可保存6个月,而混合后的溶液需在24小时内使用完毕。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不仅了解了斐林试剂的正确发音,还掌握了其基本性质、应用场景及注意事项。希望这份化学试剂名称发音指南能为您的实验工作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