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破山河在”的下一句是“城春草木深”。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五言律诗《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目睹国都长安沦陷后的凄凉景象,抒发忧国忧民之情所作。其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描绘了国家破败、山河依旧,而春天本应繁华的长安城却荒草丛生、人烟稀少的凄惨景象。这两句诗以其深刻的内涵、鲜明的意象和悲壮的情感,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具体来说:
- 国破山河在:国家遭受破坏,国都沦陷,但大自然的山河依旧存在。这里,山河作为国家的象征,它们的存在与眼前的破败景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忧国之情。
- 城春草木深:春天本应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但长安城里却是草木茂盛,暗示了人烟稀少、国家破败的凄惨景象。一个“深”字,既描绘了草木丛生的荒芜之状,又寄托了诗人深沉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长安城春景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情感,展现了杜甫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深沉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