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回望绣成堆,诗中描绘了何种盛景?

Random Image

“长安回望绣成堆”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诗中描绘了从长安回望骊山时所见到的壮丽景象,具体盛景如下:

  1. 锦绣般的骊山

    • 景象描述:诗人站在长安城,回望骊山,只见四周景物宛如一堆锦绣。这里的“绣成堆”形象地描绘了骊山周围繁花似锦、色彩斑斓的自然景观,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享受。
    • 地理背景:骊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是华清宫的所在地。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唐玄宗曾在岭上广种林木花卉,使得骊山更加郁郁葱葱,美不胜收。
  2. 壮丽的华清宫

    • 景象描述:随着诗人的视线向上延伸,山顶上的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宛如一幅动态的画卷。这里的“千门”并非实指,而是用以形容华清宫建筑之多、规模之大,同时也暗示了皇家宫殿的威严与神秘。
    • 建筑特色:华清宫作为唐玄宗与杨贵妃的避暑胜地,背山面渭,倚骊峰山势而筑,规模宏大,建筑壮丽。平日紧闭的宫门在特定的时刻缓缓打开,展现了皇家宫殿的庄重与肃穆。
  3. 整体意境

    • 视觉与情感的融合:这句诗不仅描绘了华清宫及其周围环境的壮丽景色,还通过“回望”二字透露出诗人对历史的追溯与感慨。长安作为古都,其繁华与辉煌与骊山的锦绣景色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壮丽的画面。
    • 历史与现实的交织:诗人站在长安回望骊山,仿佛能看到昔日华清宫的辉煌与今日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引人深思历史的变迁与兴衰。

综上所述,“长安回望绣成堆”这句诗描绘了从长安回望骊山时所见到的锦绣般的自然景观和壮丽的华清宫建筑,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历史的追溯与感慨。整句诗以其生动的描绘和深邃的寓意,构建了一幅壮丽而富有历史感的画面。

(0)
上一篇 2025年1月9日
下一篇 2025年1月10日

相关推荐

  • 陆游《书愤》中表达了哪些愤?

    陆游的《书愤》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紧扣住一“愤”字,表达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具体来说,陆游在《书愤》中表达的“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义愤 内容:首联写由于金兵南侵,诗人立志收复失地。颔联追述早年的两次抗金胜仗,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展现了诗人早年抗击金兵、保卫国家的英勇事迹。 情感:“愤”中有豪情壮志,有民族大义。诗人对金兵的…

    2024年10月26日
    3290
  • 诗中描写桑树的诗句,你知道多少?感受桑树的诗意之美

    桑树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是一个常见的意象,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诗意之美。以下是一些描写桑树的诗句,通过这些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桑树的诗意之美。 《诗经》中的桑树诗句 《诗经·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这句诗通过桑树叶子的生长与凋零,比喻了爱情的盛衰和人生的起伏,展现了桑树作为时间见证者的诗意之美。 《诗经·小雅·小弁》:“…

    2024年10月19日
    1170
  • 12月的诗句,你知道哪些充满冬意的篇章?

    12月,作为一年之末,承载着岁末年初的特有情感与景象,自古以来便是诗人墨客笔下频繁描绘的对象。以下是一些充满冬意的12月诗句: 直接描绘12月或冬季景象的诗句 “秋节新已尽,雨疏露山雪。西峰稍觉明,残滴犹未绝。气侵瀑布水,冻著白云穴。” —— 贾岛《冬月长安雨中见终南雪》 “日晏霜浓十二月,林疏石瘦第三溪。” —— 唐彦谦《第三溪》 “今朝腊月春意动,云安县…

    2024年12月15日
    1320
  • 歌颂父亲深情的诗句有哪些?

    歌颂父亲深情的诗句有很多,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例子: 唐·曹邺《北郭闲思》:“每思骨肉在天畔,来看野翁怜子孙。”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看到乡村老人与子孙共享天伦之乐时的感慨。 唐·白居易《燕诗示刘叟》:“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这句诗通过对比父母对孩子的养育之恩和孩子长大后的感受,表达了父爱的深沉与伟大。 唐·聂夷中《田家》:“父耕原上田,子劚…

    2024年12月25日
    1110
  • 贺知章哪些古诗?贺知章古诗的精选赏析

    贺知章,唐代著名诗人,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他的诗文以绝句见长,风格清新潇洒,意境深远。以下是对贺知章几首古诗的精选赏析: 《咏柳》 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析: 这首诗以柳树为描写对象,展现了早春时节的生机与活力。 “碧玉妆成一树高”用“碧玉”比喻柳树的新叶,既…

    2024年10月1日
    1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