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早看天”诗句,出自哪位诗人之手?

Random Image

“鸡鸣早看天”这句诗句并非出自某一具体诗人之手,而是作为一句谚语或俗语流传下来。这句谚语的意思是指远行的人为了安全必须及早投宿,为了赶路必须及早起身,形容旅程艰辛、匆忙。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在旅行中对时间和安全的重视。

关于这句谚语的出处,有以下几种说法:

  1. 《西游记》中的记载
    • 在明代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第二十九回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八戒当头领路,沙僧后随,出了那松林,上了大路。……遇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一程一程,长亭短亭,不觉的就走了二百九十九里,来到了宝象国。”这里明确提到了“鸡鸣早看天”,但它是作为旅途中的一句谚语出现的,而非某一位诗人的原创诗句。
  2. 《增广贤文》中的收录
    • 《增广贤文》是一部集结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的书籍。虽然具体版本可能有所不同,但“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这句谚语被收录在《增广贤文》中,说明它在民间广为流传并得到了认可。然而,《增广贤文》并非某一位诗人的个人作品,而是历代文人智慧的结晶。
  3. 古代诗人的借用与发挥
    • 在古代诗歌中,虽然“鸡鸣早看天”这句谚语并未直接作为某一位诗人的原创诗句出现,但不少诗人曾借用过类似的主题或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例如,唐代诗人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有“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名句,虽然与“鸡鸣早看天”不完全相同,但都描绘了鸡鸣时分旅人的情景。

综上所述,“鸡鸣早看天”这句诗句并非出自某一具体诗人之手,而是作为一句谚语或俗语在民间广为流传。它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智慧和旅行经验,并在历代文学作品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借用和发挥。

(0)
上一篇 2024年12月24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24日

相关推荐

  • 关于洛阳的古诗,哪些让你难以忘怀?

    关于洛阳的古诗,有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佳作。以下是一些经典之作,它们以不同的视角和情感,展现了洛阳的历史风貌、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诗句: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难以忘怀之处:这首诗通过描写在洛阳城夜晚听到笛声,触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李白的诗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洛阳城在夜…

    2024年10月13日
    1170
  • 横吹曲辞中,哪些作品值得一读?

    横吹曲辞中,有多部作品值得一读。以下是一些经典且富有代表性的作品: 《梅花落》 特点:古笛曲,今已不传。有关这只古笛曲的记载,可见宋·吴开《优古堂诗话》。 内容:以梅花为题材,通过描绘梅花的凋零,寄托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折杨柳》 特点:乐府《横吹曲辞》旧题。此首诗抒写的是女子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触景生情,引起了对征戍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

    2024年12月9日
    540
  • 说与山鬼听心事,何以寄托心中所感?

    “说与山鬼听心事,何以寄托心中所感?”这句话蕴含了一种深邃的情感表达和对自然神秘力量的倾诉渴望。在这里,“山鬼”作为自然或超自然存在的象征,被赋予了倾听人心事、寄托情感的角色。以下是对这句话的深入理解和如何寄托心中所感的探讨: 山鬼的象征意义: 在古代文学和神话中,山鬼常常被描绘为居住在山林中的神秘生物,它们或善良、或诡谲,但总是与自然紧密相连。 在这句话中…

    2025年1月2日
    400
  • 得失的诗句,哪些让你深思人生?

    关于得失的诗句,有很多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让人深思不已。以下是一些让我深思人生的得失诗句: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偶题》) 这句诗表达了杜甫对文学创作的深刻理解。他认为,文章是千古流传的事业,而其中的得失只有作者自己心里最清楚。这让我思考到,人生的许多事情也是如此,外在的成败得失并不能完全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和努力,真正的得失往往在于内心的感受与…

    2024年10月14日
    1130
  • 关于农谚的古诗词,传承农耕智慧

    关于农谚的古诗词,它们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农耕智慧的传承。以下是一些融入了农谚与农耕智慧的古诗词精选: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赏析:此句描绘了早春时节,桃花初绽,春江水渐暖,鸭子最先感知到水温的变化,在水中嬉戏。这既是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也隐含了农事活动即将开始的预兆。鸭子作为春天的使者,它们的活跃…

    2024年12月16日
    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