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始建于东晋成帝咸和三年(328年),创始人是印度高僧慧理和尚。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众多描绘灵隐寺美景与禅意的诗句,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与灵隐寺有关的诗句:
一、描绘灵隐寺美景
-
宋之问《灵隐寺》
-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 描绘了灵隐寺周围山势高峻、寺宇庄严的景象,以及寺门正对钱塘江潮的壮观。
-
白居易《题灵隐寺红辛夷花戏酬光上人》
- “紫粉笔含尖火焰,红胭脂染小莲花。”
- 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灵隐寺中红辛夷花的娇艳美丽。
-
贾岛《早秋寄题天竺灵隐寺》
- “峰前峰后寺新秋,绝顶高窗见沃洲。”
- 展现了灵隐寺在秋高气爽时节,从山峰绝顶之处眺望沃洲山的美景。
-
潘阆《酒泉子》
-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冷泉亭上旧曾游,三伏似清秋。”
- 回忆了在灵隐寺游览时的清凉感受,即使在三伏天也如同清秋一般。
-
戚藩《灵隐寺》
- “寺连沧海朝烟白,塔入澄湖夕照阴。”
- 描绘了灵隐寺与沧海相连、寺塔在夕阳映照下的宁静美景。
二、抒发禅意与感悟
-
綦毋潜《题灵隐寺山顶禅院》
- “招提此山顶,下界不相闻。塔影挂清汉,钟声和白云。”
- 通过描绘灵隐寺山顶禅院的清幽环境,表达了远离尘嚣、超脱世俗的禅意。
-
张籍《宿天竺寺,寄灵隐寺僧》
- “月明石上堪同宿,那作山南山北人。”
- 表达了与灵隐寺僧人共赏明月、心境相通的禅意与友情。
-
苏轼《立秋日祷雨,宿灵隐寺,同周、徐二令》
- “崎岖世味尝应遍,寂寞山栖老渐便。”
- 抒发了对人生世味的感慨以及在灵隐寺山栖生活的逐渐适应与感悟。
-
张炎《唐多令·其二·送黄一峰游灵隐》
- “流水桃花随处有,终不似、隐烟萝。”
- 通过对比流水桃花的世俗美景与灵隐寺的隐逸之境,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三、其他著名诗句
-
司空曙《灵隐寺》
- “春山古寺绕烟波,石磴盘空乌道过。”
- 描绘了灵隐寺春山古寺、烟波缭绕的美丽景象。
-
张祜《秋夜宿灵隐寺师上人》
- “月色荒城外,江声野寺中。”
- 展现了灵隐寺在秋夜月色与江声中的宁静与神秘。
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灵隐寺的美景与禅意,还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通过品味这些诗句,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灵隐寺的文化底蕴与历史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