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贺兰铦》是唐代诗人杜甫所写的一首诗,其中“恨”字体现了诗人对友人贺兰铦离别时的复杂情感以及对时局、个人遭遇的感慨。以下是对诗中“恨”的体现的具体分析:
-
“今君抱何恨,寂寞向时人”:
- 这两句直接提到了“恨”。诗人问贺兰铦你抱着怎样的悲恸,孤独地对着别人发泄。这里的“恨”指的是贺兰铦心中的不满和愁苦,可能包括对时局的不满、个人遭遇的愁苦以及离别的感伤。
-
“高贤世未识,固合婴饥贫”:
- 这两句虽然没有直接提到“恨”字,但表达了高贤(指贺兰铦)未得到应有的认识,反而遭受贫困的境遇。这种怀才不遇、穷愁潦倒的境遇,无疑会让贺兰铦心中充满“恨意”。
-
“国步初返正,乾坤尚风尘”:
- 这两句反映了当时国家的时局动荡、战乱不宁。诗人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担忧,这种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也可以视为一种“恨”。
-
“悲歌鬓发白,远赴湘吴春”:
- 这两句描述了贺兰铦年老体衰,却要远赴湘吴的情景。诗人用“悲歌”来形容贺兰铦的离别之情,这种离别的悲伤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同样是一种“恨”。
综上所述,《赠别贺兰铦》中的“恨”主要体现在对友人贺兰铦个人遭遇的感慨(如怀才不遇、穷愁潦倒)、对时局动荡的忧虑以及对离别的感伤上。这些“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关切和对现实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