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在古文中有哪些意思?揭秘古文中浑字的多样用法

Random Image

在古文中,“浑”字是一个多义词,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用法。以下是对“浑”字在古文中几种主要意思和用法的归纳:

一、形容词用法

  1. 水势盛大

    • 例句:《荀子·富国》中有“财货浑浑如泉源”,这里的“浑浑”形容水势盛大、源源不断的样子。
  2. 浑浊;不清

    • 例句:陆游的《游山西村》中提到“莫笑农家腊酒浑”,这里的“浑”指酒浑浊不清。
  3. 遍;满

    • 例句:杜荀鹤的《蚕妇》中有“底事浑身着苎麻”,这里的“浑身”表示全身、满身的意思。
  4. 天然生成

    • 例句:在形容文学艺术作品自然、不见雕凿的痕迹时,常用“浑成”一词,如“此诗浑成,天然而无雕饰”。
  5. 广大深沉

    • 例句:在形容思想、情感等深沉广阔时,可用“浑涵”一词,如“其文浑涵汪茫,千汇万状”。

二、副词用法

  1. 几乎;简直

    • 例句:杜甫的《春望》中有“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里的“浑”表示几乎、简直的意思,形容诗人因忧愁而白发稀疏,几乎连簪子都插不住了。
  2. 全;都

    • 例句:于谦的《石灰吟》中有“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里的“浑”表示全、都的意思,形容诗人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的精神。

三、动词用法

  1. 混同

    • 例句:《关尹子·二柱》中有“浑人我,同天地”,这里的“浑”表示混同的意思,即将人与我、天与地视为一体。
  2. 混杂

    • 例句:《汉书·董仲舒传》中有“贤不肖浑肴”,这里的“浑”与“淆”连用,表示贤与不贤混杂不清。

四、其他用法

  1. 古代哲学概念

    • 在古代哲学中,“浑”还用来形容天地形成之前混沌一体的状态,如《老子》中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这里的“混成”即指混沌一体、自然生成的状态。
  2. 姓氏

    • “浑”也是古代的一个姓氏,如南北朝时期的浑元、浑天等。
  3. 地名、河名

    • “浑”还用来指代地名或河名,如浑河、浑源川等。

综上所述,“浑”字在古文中具有多种意思和用法,包括形容水势盛大、浑浊不清、遍满全身、天然生成、广大深沉等形容词用法;几乎、简直、全、都等副词用法;混同、混杂等动词用法;以及作为古代哲学概念、姓氏、地名、河名等其他用法。这些多样的用法和含义丰富了古文的表达力,也体现了汉字的博大精深。

(0)
上一篇 2024年10月19日
下一篇 2024年10月19日

相关推荐

  • 败的诗句有哪些?来领略古人对失败的深刻感悟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许多诗句以“败”字为题材,深刻表达了古人对失败的感悟和思考。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诗句,它们不仅描绘了失败的景象,更蕴含了古人对失败的深刻理解和态度。 描绘失败景象的诗句 荷叶倚风摇败绿,蓼花霑雨卧衰红:这句诗通过描绘荷叶在风中摇曳的败绿和蓼花在雨中凋零的衰红,形象地展现了自然界中衰败的景象,也隐含了世间万物盛极而衰的哲理。 竹垂哀折节,莲败惜…

    2024年10月19日
    1870
  • 有哪些朦胧诗?解读朦胧诗的艺术魅力

    朦胧诗的艺术魅力:代表作品与美学解读 一、什么是朦胧诗? 朦胧诗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中国兴起的一种诗歌流派,以意象跳跃、语言晦涩、情感含蓄为特征。它打破了传统诗歌的直白表达,通过象征、隐喻等手法,营造出多层次的美学空间。 重点内容:朦胧诗的核心在于“朦胧美”——诗人通过模糊的意象和不确定的意义,激发读者的联想与再创造。 — 二、代表…

    2天前
    140
  • 关于端午节有哪些诗?诗词中的端午风情

    关于端午节有哪些诗?诗词中的端午风情 一、端午节与诗词的文化渊源 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自古与诗词紧密相连。诗人常以端午为题材,抒发对屈原的怀念、描绘节日风俗,或寄托家国情怀。从唐代到清代,端午诗词数量庞大,风格多样,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经典端午诗词赏析 1. 唐代·杜甫《端午日赐衣》 重点内容:>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

    2天前
    50
  • 温庭筠《菩萨蛮》,词中有何柔情蜜意?

    温庭筠的《菩萨蛮》词中,充满了细腻温婉、含蓄深长的柔情蜜意。以下是对其柔情蜜意的具体分析: 一、词作内容概述 温庭筠的《菩萨蛮》是一组典型的美人爱情词,通过描绘女子晨起梳妆打扮的情景,以及她们内心的情感波动,展现了深闺女子对远方情人的深深思念和柔情蜜意。 二、柔情蜜意的具体体现 细腻温婉的描绘 外貌与服饰的描绘:温庭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的外貌和服饰,如“…

    2025年1月5日
    750
  • 苏轼的诗有哪些好吃?东坡诗词中的美食元素

    苏轼的诗有哪些好吃?东坡诗词中的美食元素 一、苏轼与美食的渊源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不仅是宋代文学巨匠,更是历史上著名的“美食家”。他一生宦海沉浮,却以豁达心态将生活情趣融入诗词,尤其对饮食文化有独到见解。“东坡肉”“东坡羹”等菜肴的发明,正是其美食精神的体现。 二、东坡诗词中的经典美食案例 1. 《猪肉颂》:东坡肉的文学源头 “…

    4天前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