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诗人作品有哪些值得一读?

Random Image

曾几作为宋代著名诗人,其作品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真挚,值得一读的诗作颇丰。以下是一些推荐的作品及其特点:

1. 《三衢道中》

  • 内容: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 特点:这首诗以初夏的清新画卷开启了对自然和旅途的赞美。通过梅子黄熟的时节和黄鹂的啼声,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山水图。诗中静中有动,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层次分明,意境悠远。

2. 《癸未八月十四日至十六夜月色皆佳》

  • 内容:年年岁岁望中秋,岁岁年年雾雨愁。凉月风光三夜好,老夫怀抱一生休。明时谅费银河洗,缺处应须玉斧修。京洛胡尘满人眼,不知能似浙江不。
  • 特点:此诗以中秋的圆月为背景,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故乡的怀念。语言平淡,笔力老健,情感深沉。

3. 《寓居吴兴》

  • 内容:相对真成泣楚囚,遂无末策到神州。但知绕树如飞鹊,不解营巢似拙鸠。低回又作荆州梦,落日孤云始欲愁。
  • 特点:这首诗展现了曾几作为异乡人的孤独与无奈,通过“楚囚”的比喻和“荆州梦”的寓意,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是宋代爱国诗人的典型之作。

4. 《发宜兴》

  • 内容:老境垂垂六十年,又将家上铁头船。客留阳羡只三月,归去玉溪无一钱。观水观山都废食,听风听雨不妨眠。从今布袜青鞵梦,不到张公即善权。
  • 特点:以离别宜兴的情景为背景,反映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宜兴山水的深情厚谊和对简朴隐逸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语言平实而意境深远。

5.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 内容: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 特点:这首诗因喜雨而思及望岁之农民,情绪欢快。诗中描绘了久旱逢甘霖的喜悦景象,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关切和对丰收的期盼。语言明快畅达,情感真挚动人。

6. 其他写景小诗

  • 如《道中遇雨》:客子祈晴意未公,林问布谷劝春农。雨师若有分风手,留取车轮一路通。
  • 特点:这些写景小诗语言平易近于口语,诗句活泼近于民歌,清新恬淡,活泼轻快,展现了曾几对自然美景的敏锐观察和热爱之情。

总结

曾几的诗作多以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为主,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真挚。他的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国家命运的关怀;既有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也有对农民生活的关切。无论是描写旅途风光还是抒发人生感慨,曾几都能以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打动人心。因此,他的诗作是值得一读的文学瑰宝。

(0)
上一篇 2024年10月4日
下一篇 2024年10月4日

相关推荐

  • “育”字开头的诗词有哪些?

    “育”字开头的诗词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古代诗词 汉: 贾谊《治安策》:“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以承祖庙,以奉六亲,至孝也;以幸天下,以育群生,至仁也;立经陈纪,轻重同得,后可以为万世法程,虽有愚幼不肖之嗣,犹得蒙业而安,至明也。” 唐: 齐己《谢南平王赐山鸡》:“上台爱育通幽细,却放溪山去不难。” 宋: 胡仲弓《和刘后村杂兴》:“育读未多才思悭,数编…

    2024年11月27日
    900
  • 表示静的意思的古诗有哪些?

    表示“静”的古诗非常多,这些诗句往往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或抒发内心情感,营造出宁静、安详的氛围。以下是一些著名的静诗句: 唐代 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温庭筠《咏晓》:“虫歇纱窗静,鸦散碧梧寒。”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常建《破山寺后禅院》:“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王籍《入若耶溪》:“蝉…

    2024年11月27日
    890
  • 苏轼孤傲的诗句,哪些最能体现他的性格?

    苏轼,这位宋代文坛的巨匠,以其独特的性格和深邃的思想,为后世留下了无数经典之作。其中,孤傲不群是他性格中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在他的诗句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以下是一些最能体现苏轼孤傲性格的诗句: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诗句:“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分析:这首词作于…

    2024年12月24日
    960
  • 刘备三顾茅庐,如何体现求贤若渴?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充分体现了他求贤若渴的精神风貌,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背景介绍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刘备作为汉室宗亲,心怀大志,渴望复兴汉室,一统天下。然而,他深知仅凭自己和关羽、张飞等人的力量难以实现这一宏愿,迫切需要一位有智谋、有远见的谋士来辅佐自己。 二、三顾茅庐的过程 首次拜访: 在徐庶的推荐下,刘备得知诸葛亮是一位才…

    2025年1月9日
    880
  • 何处得秋霜,杜甫诗中有何寓意?

    “何处得秋霜”并非杜甫诗中的原句,而是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这句诗在杜甫的诗歌作品中并未出现,但我们可以从李白的这句诗来探讨其寓意。 在《秋浦歌·白发三千丈》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这四句诗表达了诗人李白对岁月流逝、人生短暂的无奈感慨。其中,“何处得秋霜”一句,以秋霜比喻白发,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苍老的外貌,同…

    2025年2月4日
    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