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他的诗词作品广为流传,深受后人喜爱。以下是一些苏轼广为流传的好诗词:
词
-
《念奴娇·赤壁怀古》
- 内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特点:这首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该词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境界宏大,是豪放词的代表作。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内容: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特点: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时所作,当时苏轼正和弟弟分离,在中秋节当天写下此词,表达自己的离思。该词望月怀人,勾勒出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孤独境界。通过对月亮阴晴圆缺的追问,表现出天人合一的哲学意味,达到了社会和自然的高度契合。
-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内容: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特点:这首词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词的上阕记实,下阕记梦,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了全词的悲伤基调。
-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 内容: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特点:这首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作者以风趣幽默的笔调写出途中遇雨所感所思,醉归遇雨,雨中潇洒徐行,不要因风雨而担惊受怕,也不要因阳光而欣喜若狂,一切都泰然处之,表达了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诗
-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 内容: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特点:这首诗明写西湖旖旎风光,暗处却寄予了苏轼个人的情感。诗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一句,被后世用来形容西湖的美貌和才情。
-
《题西林壁》
- 内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特点:这首诗以庐山为例,阐述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深刻哲理。同时,也展示了苏轼诗歌意蕴深邃的特点。
除了以上作品,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赠刘景文》、《和子由渑池怀旧》等诗词作品也广受赞誉。他的诗词风格丰富多样,既有豪放奔放的气势,又有婉约清新的韵味;既有田园山水的恬静,又有豁达乐观的精神;同时意蕴深邃,令人回味无穷。这些风格特点共同构成了苏轼诗词的独特魅力,使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成为后人敬仰的文学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