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儿童的古诗有哪些

Random Image

描写儿童的古诗众多,这些古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儿童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以及他们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描写儿童的古诗:

  1. 《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去采白莲的情景,以及他不懂得掩藏踪迹的稚趣。

  2.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此诗刻画了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的情景,以及他生怕惊走鱼儿而不敢回应路人的询问。

  3. 《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这首诗通过牧童骑牛、唱歌到想要捕捉鸣蝉而突然闭口静立的细节,表现了儿童的活泼可爱和天真无邪。

  4.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此诗描绘了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在放学归来后急忙趁着东风放起了风筝的欢乐场景。

  5.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首诗通过描写稀疏的篱笆、深长的小路、树头未落尽的花朵以及儿童追捉黄蝶的情景,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儿童的活泼。

  6. 《与小女》(唐·韦庄)

    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女孩初学说话、贪玩不愿睡觉以及因为衣服少绣了金线花而哭闹的情景,展现了儿童的天真与稚气。

此外,还有如《村晚》(宋·雷震)、《观游鱼》(唐·白居易)等古诗,也都以生动的形象和流畅的语言描绘了儿童的生活画面。这些古诗不仅富有童趣,还蕴含着诗人对儿童纯真、活泼天性的赞美之情。

(0)
上一篇 2024年9月18日
下一篇 2024年9月21日

相关推荐

  • 表达愤怒的诗句的古诗,有哪些能震撼人心?

    表达愤怒的古诗中,有许多能震撼人心的经典之作。这些诗句通过强烈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意象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不公、苦难、腐败等现象的愤慨与抗争。以下是一些能震撼人心的表达愤怒的古诗诗句: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出处:宋代岳飞《满江红·写怀》 解析: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愤怒至极、头发竖立的形象,凭栏远眺,潇潇雨歇,更添悲愤之情。它表达了岳飞对国家命运的愤慨和对民族…

    2024年12月21日
    1590
  • 融合《论语》经典的诗有哪些?

    融合《论语》经典的诗词作品,往往通过引用或化用《论语》中的经典语句,来传达诗人的情感与哲思。以下是一些融合《论语》经典的诗词例子: 直接引用《论语》经典 《和贺子忱喜雪》(宋·曹勋) 诗句:“能赋怀王粲,开樽忆孔融。” 融合点:此句虽未直接引用《论语》原文,但提到了“孔融”,与《论语》中孔子及其弟子的儒家思想相呼应,体现了对古代贤人的怀念与敬仰。 《至衡阳谒…

    2024年12月14日
    880
  • 诗人自问自答的诗句,哪些展现了深刻哲理?

    诗人自问自答的诗句中,不少作品都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以下是部分经典例子: 李白的《山中问答》 自问自答诗句:“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哲理:诗人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心境的宁静。诗句中的“心自闲”三字,更是点出了诗人内心的闲适与自在,反映了诗人超然物外、追求心灵自由的人生态度。 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 自问自答诗句:“问…

    2024年12月21日
    1020
  • 诗中描绘友情的诗句有哪些经典之作?

    诗中描绘友情的经典之作众多,这些诗句以其深情厚谊、真挚感人而流传千古。以下是一些描绘友情的经典诗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句诗表达了真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即使相隔千里也如比邻而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句诗表达了老朋友在分别之际的深情厚谊,劝君再饮一杯美酒,因为西…

    2024年10月3日
    1110
  •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诗句,出自哪里?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诗句最早出自元·无名氏的《大战邳彤》,原文是“主公,便好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句话的意思是,兵来了用将抵挡,水来了用土掩住,比喻根据具体情况,实事求是地决定对策,灵活应对。 此外,也有说法认为这句谚语最早出自东周列国志第五回,原文为“水来土掩,兵至将迎,又何疑焉?”。这句话出自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婴之口,用来劝说齐景公不要因为晋国强大…

    2024年12月15日
    1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