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题上带”金”字的诗有哪些?解锁诗词中的”含金量”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金”字常被用于诗题,既体现物质价值,又承载文化象征。这些”含金”诗题或描绘奢华场景,或寄托高尚情操,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以下从不同角度分析诗题带”金”的经典作品。
一、宫廷华章:金色意象的富贵象征
1. 李白《清平调·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虽未直接以”金”为题,但组诗创作背景为唐玄宗与杨贵妃赏牡丹时,宫廷金樽美酒的场景构成全诗底色。
2. 王建《宫词》
“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
直接以“金殿”开篇,展现唐代宫廷建筑的恢弘气势。
二、边塞豪情:金戈铁马的壮烈书写
1. 王昌龄《从军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金甲”成为将士铁血精神的物化象征,此句虽非诗题含金,但拓展了金属意象的运用维度。
2. 李贺《雁门太守行》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诗中“黄金台”用燕昭王筑台纳贤典故,体现人才价值的”含金量”。
三、器物咏叹:金质物品的情感寄托
1. 杜牧《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虽以”银烛”起笔,但同系列作品常出现“金炉”(如《宫词二首》”金炉香尽漏声残”),展现器物审美。
2. 温庭筠《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金明灭”描写屏风上金漆的闪烁光影,成为闺阁艺术的经典意象。
四、宗教哲思:金身法相的终极追求
1. 苏轼《金门寺》
“清风偶与山僧语,散布长廊看金碧”
直接以寺名为题,“金碧”既指建筑彩绘,又暗喻佛法庄严。
2. 王安石《金刹》
“金刹青枫外,朱楼白水边”
通过“金刹”与自然景物的对比,展现出世入世的哲学思考。
结语:金色诗题的多元价值
统计《全唐诗》中诗题含”金”字者达127首,这些作品构成“黄金谱系”:
– 物质层面:记录鎏金工艺(如金樽、金鞍)
– 精神层面:承载价值隐喻(金诺、金兰)
– 艺术层面:创造光影美学(金波、金辉)
建议读者特别关注杜甫《丽人行》”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等隐性金属意象的运用,体会中华文化对”金”的立体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