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愈的山水诗有哪些?在雄奇山水间读懂韩文公
一、韩愈山水诗的创作背景
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也是“文起八代之衰”的文学巨匠。他的诗歌以雄奇险怪著称,山水诗虽非其创作主流,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往往寄托其政治抱负和人生哲理。
重点内容:韩愈的山水诗多写于贬谪期间,如贬阳山、潮州时,借山水抒写孤愤与不屈精神。
—
二、韩愈代表性山水诗赏析
1. 《山石》
名句:
>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分析:
– 以白描手法写终南山景,展现雄奇险峻的自然风貌。
– “芭蕉叶大栀子肥”一句,通过植物意象暗喻生命力的蓬勃。
2.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背景:韩愈贬谪阳山途中登衡山所作。
名句:
> “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
分析:
– 以夸张笔法写衡山云雾缭绕的奇景,暗喻仕途艰险。
– “手持杯珓导我掷,云此最吉余难同”——借占卜表达对命运的无奈。
3.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名句:
>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分析:
– 秦岭、蓝关的苍茫雪景,烘托英雄失路的悲壮。
– 山水成为诗人忠而被贬的情感载体。
—
三、韩愈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1. 以险怪写雄奇:善用生僻字与奇崛意象(如”荦确””泄雾”)。
2. 借景言志:山水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人格精神的投射。
3. 古文笔法入诗:打破律诗常规,以散文化句式增强气势。
重点内容:韩愈的山水诗与柳宗元清冷孤寂的风格不同,更强调动态张力和道德隐喻。
—
四、结语:在山水间读懂韩文公
韩愈的山水诗是其“不平则鸣”文学观的实践,通过雄奇的自然意象,展现了一个儒家士大夫的坚韧与豪情。读懂这些诗作,方能理解为何苏轼评价他”文如长江大河,浩乎其沛“。
> 案例延伸:对比柳宗元《江雪》的”孤舟蓑笠翁”与韩愈《山石》的”蝙蝠飞””栀子肥”,可见唐代山水诗的多元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