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庐山的诗有哪些?诗词中的庐山风貌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是中国著名的文化名山和避暑胜地。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描绘了庐山的雄奇险秀与人文底蕴。以下是关于庐山的经典诗词及其风貌解析。
一、经典庐山诗词选录
1. 李白《望庐山瀑布》
重点内容:
>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解析:
李白以夸张手法描绘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银河落九天”成为千古名句,展现了庐山的动态美与磅礴气势。
2. 苏轼《题西林壁》
重点内容: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解析:
苏轼通过多角度观察庐山,揭示“当局者迷”的哲理,同时展现了庐山地貌的丰富变化。
3.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重点内容: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解析:
诗中通过对比山麓与山巅的气候差异,突出庐山垂直气候带的独特风貌。
二、诗词中的庐山风貌特征
1. 自然景观的多样性
– 瀑布:如李白笔下的香炉峰瀑布,体现动态之美。
– 云雾:王安石《登庐山》中“庐山烟雨浙江潮”,突出其缥缈意境。
– 峰峦:苏轼诗中的“横岭侧峰”,展现地貌的层次感。
2. 人文与自然的交融
– 宗教文化:庐山是佛教、道教圣地,如朱熹《白鹿洞书院》体现理学文化。
– 避暑胜地:近代诗人陈三立称庐山为“清凉世界”,反映其气候优势。
三、实际案例:毛泽东《七律·登庐山》
重点内容:
>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解析:
毛泽东以政治家的视角,将庐山的地理险要与时代风云结合,赋予其新的象征意义。
结语
庐山诗词不仅是文学瑰宝,更是自然与人文的立体画卷。从李白的浪漫到苏轼的哲思,再到毛泽东的豪迈,不同时代的诗人共同塑造了庐山的文化意象,使其成为“诗山”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