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步诗有哪些?急就章的经典之作
一、七步诗的起源与定义
七步诗是中国古代文人即兴创作的诗歌形式,因曹植“七步成诗”的典故得名,特指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的佳作。其核心特点是:急智性、韵律严谨、意境完整,成为考验文人才思的标杆。
二、历史经典七步诗案例
1. 曹植《七步诗》(争议版本)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此诗以豆与豆萁比喻兄弟相残,用典精准,情感激烈,是七步成诗的典范。但学界对其真实性存疑,可能为后人托名之作。
2. 柳公权《应制贺边军支春衣》
唐文宗命柳公权三步成诗,柳公权七步内完成:
“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
以边塞题材展现急智,符合宫廷应制诗要求。
3. 苏轼《催试官考较戏作》
苏轼在科举监考时即兴创作:
“棘闱灯火夜如年,老眼昏花只自怜。白鹤归时人卧病,未妨风雨对床眠。”
幽默调侃考场氛围,体现宋代文人即兴能力。
三、急就章的创作特点
1. 主题聚焦:多围绕眼前场景或命题展开(如曹植的兄弟关系、柳公权的边塞军情)。
2. 修辞凝练:善用比喻、双关(如“豆萁”喻权力斗争)。
3. 情感张力:短时创作反而强化了冲突感(如苏轼诗中的戏谑与无奈)。
四、现代应用与启示
– 即兴演讲:可借鉴七步诗的结构化思维(起承转合)。
– 广告文案:学习其瞬间抓取核心意象的能力(如“同根生”的比喻)。
> 案例对比:曹植诗与柳公权诗虽同为急就,但前者重情感冲击,后者重政治得体,体现不同创作场景的需求差异。
五、延伸思考
七步诗的真伪争议反而凸显了人们对急智文学的推崇。当代“三行诗”“微小说”等体裁,可视为七步诗的现代变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