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甫有哪些送别诗?诗圣的离情别绪
一、杜甫送别诗的创作背景
杜甫(712-770年)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被誉为“诗圣”。他的送别诗不仅承载了个人情感,更折射出安史之乱前后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这类诗作往往融合了离愁别绪、家国情怀和人生感慨,展现出深厚的艺术感染力。
二、杜甫送别诗的代表作
1. 《赠卫八处士》
重点内容:此诗写于杜甫与老友卫八久别重逢后又匆匆分离的场景,语言质朴却情感深沉。
名句:
>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分析:通过“参商”二星的比喻,凸显人生聚散无常,离别的无奈与重逢的珍贵跃然纸上。
2.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背景:严武是杜甫的挚友兼政治依靠,此诗为严武离蜀赴京时所作。
名句:
>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重点内容:诗中“月同行”象征二人情谊的纯洁,而“杯重把”则表达了对再会的期盼,离情中隐含对仕途的忧虑。
3. 《送路六侍御入朝》
特色:以乐景写哀情,通过春日美景反衬离别的伤感。
名句:
> “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
分析:“不分”“生憎”以反常的嗔怪语气,强化了诗人对离别的抗拒心理。
三、杜甫送别诗的艺术特色
1. 情感厚重:融合个人漂泊之悲与时代苦难,如《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中“兵戈犹在眼,儒术岂谋身”。
2. 手法多样:
– 借景抒情(如《送韩十四江东觐省》中的“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 虚实结合(如《梦李白二首》以梦境写离别之痛)。
3. 语言凝练:善用典故与白描,如《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中“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信今何如”。
四、结语
杜甫的送别诗不仅是个人情感的宣泄,更是唐代社会缩影。其作品以深沉的家国情怀和精湛的艺术表现,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瑰宝。“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或许正是他对离别与时代最深刻的注解。
重点提示:研究杜甫送别诗时,需结合其生平流离经历与历史背景,方能透彻理解诗中“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