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琰的读音及含义解析
# 一、琰的读音
“琰”的普通话拼音为 yǎn,属于第三声(上声)。该字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但在古代文献和特定人名中较为常见。
发音要点:
– 声母:y(与”衣”相同)
– 韵母:ǎn(与”眼”相同)
– 整体发音类似”眼”,但需注意第三声的降升调值
# 二、琰的字义解析
## 1. 基本释义
“琰”的本义是指美玉,特指经过雕琢的玉器。在《说文解字》中记载:”琰,璧上起美色也”,指玉器表面呈现的光泽。
## 2. 引申含义
– 象征美德:古代常以玉喻德,”琰”引申为品德高尚的象征
– 碑石的美称:因古代重要碑刻多用美玉或优质石材,”琰”也指代碑碣
– 修饰文辞:在文学作品中用作修饰词,表示”美好、珍贵”
## 3. 特殊用法
在道教文献中,”琰”有时特指祭祀用的玉器;在天文学中,”琰”曾是古代星官名(现已不用)。
# 三、实际应用案例
## 1. 人名用例
著名案例:
– 三国时期魏国大臣崔琰(字季珪),《三国志》有传
– 唐代女诗人薛琰,现存《赠郑女郎》等诗作
– 现代仍有使用”琰”作为名字,如演员李琰
## 2. 文献记载
– 《楚辞·远游》:”吸飞泉之微液兮,怀琰琬之华英”
– 南朝梁·江淹《萧骠骑让封第三表》:”素功琰鼎,无所惑焉”
## 3. 文物实例
故宫博物院藏”琰圭”:
– 西周时期玉器
– 长18.5厘米,上尖下方
– 为古代帝王用于征讨、诛伐的礼器
– 印证了《周礼》”琰圭以易行,以除慝”的记载
# 四、常见误读辨析
需特别注意:
– ❌ 误读为”yán”(炎)——实际应为 yǎn
– ❌ 误读为”dàn”(淡)——这是字形相近的”琰”与”淡”混淆所致
– ❌ 误读为”lín”(琳)——因都是”王字旁”的玉器相关字
记忆技巧:可联想”炎帝持琰圭”,”炎”(yán)与”琰”(yǎn)声调不同但韵母相同。
# 五、文化延伸
在传统文化中,”琰”常与其他玉器字构成复合词:
– 琰琬:比喻美德或优秀诗文
– 琰圭:古代重要礼器
– 琰琰: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
该字在现代使用虽少,但在考古学、古代文学研究等领域仍具重要价值。掌握”琰”的正确读音和含义,有助于准确理解相关历史文献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