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遁怎么读音?这个字有什么含义?
一、“遁”的读音
“遁”的拼音为 dùn,属于第四声(去声)。在现代汉语中,它是一个单音节字,发音时需注意声调下沉。
常见错误读音:由于字形相近,容易误读为“循(xún)”或“盾(dùn)”,但实际发音与“盾”相同,含义却截然不同。
—
二、“遁”的基本含义
“遁”是一个会意字,从“辵”(表示行走)、“盾”(表声兼表义),本义为“隐蔽、逃避”。其核心含义包括:
1. 逃避、隐藏
– 如《易经·遁卦》:“遁,退避也。”指主动避开冲突或危险。
– 实际案例:成语“遁世离群”指远离世俗隐居,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便是“遁”的典型体现。
2. 逃跑、溜走
– 如《三国演义》中“吕布遁走”,描述吕布战败后逃离战场。
3. 玄学中的引申义
– 道教术语“遁甲”(奇门遁甲)指通过术数隐藏天机,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
—
三、“遁”的文化与哲学内涵
1. 儒家与道家的“遁”
– 儒家视“遁”为消极避世,如孔子批评“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
– 道家则赋予“遁”积极意义,如庄子主张“遁天倍情”,追求精神超脱。
2. 实际案例:隐士文化
– 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辋川,作《辋川集》,以“遁”的姿态寻求心灵自由,体现了士大夫“仕隐两全”的智慧。
—
四、常见词语与用法
| 词语 | 解释(标红重点) | 例句 |
|————|————————————–|——————————-|
| 遁形 | 隐藏形体,使不可见 | “犯罪分子终将无处遁形。” |
| 遁辞 | 推托的借口 | “他的解释不过是遁辞罢了。” |
| 遁入空门 | 出家为僧尼(佛教用语) | “贾宝玉最终遁入空门。” |
—
五、易混淆字辨析
– “遁” vs “循”
– “遁”强调逃避(如“遁逃”),“循”侧重遵循(如“循环”)。
– 案例:“遁迹山林”指隐居,而“循规蹈矩”指遵守规则。
—
结语
“遁”不仅是一个读音简单的字,更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隐退、智慧与生存策略的深刻思考。从历史人物到现代用语,其内涵始终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