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藩篱的读音与解释
1. 读音
藩篱的拼音是 fān lí,其中:
– “藩” 读作 fān(第一声),意为“屏障”或“边界”。
– “篱” 读作 lí(第二声),指“篱笆”或“围栏”。
—
2. 词义解释
藩篱的本义是指用竹木或植物编织的围栏,用于划分界限或保护区域。但在现代汉语中,它更多用于比喻义,表示:
– 限制或障碍(如思想、文化的隔阂);
– 保护或防御的边界(如国家主权、个人隐私的界限)。
重点内容
– 本义:物理上的围栏或屏障。
– 比喻义:抽象的界限或约束。
—
3. 实际案例
(1)本义用例
> 古代农家常用藩篱围住菜园,防止牲畜闯入。例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田园景象,离不开藩篱的守护。”
(2)比喻义用例
– 文化领域:
> 全球化进程中,某些国家通过政策树立文化藩篱,限制外来影视作品的输入,以保护本土文化。
– 科技领域:
> 互联网时代,如何打破数据孤岛的藩篱,实现信息共享,成为技术攻关的难点。
—
4. 常见搭配
– 打破藩篱:指突破限制(如“打破性别歧视的藩篱”)。
– 树立藩篱:指设立保护或隔离(如“树立贸易壁垒的藩篱”)。
提示:使用时需根据上下文区分本义与比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