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柘怎么读音?这个词有什么含义?
一、柘的读音
“柘”的普通话拼音为 zhè,属于第四声(去声)。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其注音为“zhè”,与“这”“蔗”等字同音。
注意:部分地区方言中可能存在“zhē”或“zé”的误读,但标准读音应以普通话为准。
—
二、柘的含义与用法
1. 植物学含义
柘(学名:Cudrania tricuspidata)是桑科柘属的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具有以下特征:
– 叶片:卵形或菱形,边缘常有不规则裂齿。
– 果实:红色球形聚花果,可食用或酿酒。
– 经济价值:树皮可提取黄色染料(古称“柘黄”),木材坚硬,适合制作农具或工艺品。
案例: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记载柘木具有“活血化瘀”的药用价值,其根皮可入药。
2. 历史文化意义
– 皇家象征:唐代起,柘黄为皇帝专用服色。如《新唐书·车服志》载:“柘袍,天子之服。”
– 地名应用:中国多地以“柘”命名,如河南省柘城县(因古时柘树繁茂得名)。
3. 现代应用
– 生态修复:柘树耐旱、耐贫瘠,常用于水土保持工程。
– 文化符号:在诗词中象征坚韧,如陆游《柘湖》“柘叶满山秋未老,晚风吹送野花香”。
—
三、常见误用辨析
– 误写为“拓”:两字读音不同(拓读tuò/tà),含义无关。
– 误认为“甘蔗”:虽“柘”与“蔗”同音,但甘蔗为禾本科植物,与柘无关。
案例:某古籍整理项目中,因混淆“柘黄”与“赭黄”(赤褐色),导致文物色彩还原错误。
—
四、总结
“柘”是一个兼具自然与人文价值的汉字,其读音为zhè,既指代一种古老植物,也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印记。正确理解和使用该词,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及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