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簸箕的读音是什么?怎么解释?
一、簸箕的正确读音
簸箕的普通话读音为 bò ji(注音:ㄅㄛˋ ㄐㄧ),其中:
– 簸:第四声(去声),注意与”播”(bō)区分
– 箕:轻声,实际发音接近”ji”,但词典标注为第一声(阴平)
常见误读:
– 错误读作”bǒ qí”(将簸读作第三声,箕读作第二声)
– 错误读作”bò qí”(箕读作第二声)
二、簸箕的词义解释
1. 基本定义
簸箕是传统农具和家居用具,主要用于:
– 筛选功能:分离粮食中的糠秕、杂质(如扬麦子、筛米)
– 承载功能:盛放、搬运颗粒状物品(如谷物、垃圾)
2. 形制特征
– 材质演变:早期为竹编/藤编,现代有塑料、金属制品
– 结构特点:三边有沿,一面敞开(便于扬场操作)
– 地域变体:北方多为圆形浅盘,南方常见方形深斗
三、实际应用案例
案例1:农业生产
在河南某小麦产区,农民王师傅演示传统簸箕用法:
1. 将脱粒后的小麦倒入簸箕
2. 双臂协调抖动,利用风力分离麦粒与糠壳
3. 重点技巧:通过手腕角度控制,重麦粒落回箕中,轻杂质被扬出
案例2:民俗文化
山东胶东地区春节习俗:
– 扫房日(腊月二十四)使用新簸箕清扫屋顶灰尘
– 象征意义:”簸除晦气,箕纳吉祥”
– 现代演变:出现红色装饰性迷你簸箕作为节日挂饰
四、延伸知识
方言读音差异
| 方言区 | 发音特点 | 示例 |
|——–|———-|——|
| 粤语 | 箕读”gei1″ | “bo3 gei1” |
| 闽南语 | 箕读”ki” | “pòa-ki” |
| 吴语 | 保留入声 | “pu ki” |
相关成语
– 簸扬糠秕:比喻筛选精华与糟粕
– 箕帚之使:谦称妻子(源自簸箕扫帚的家务象征)
> 语言学提示: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箕”作单字时读jī,但在”簸箕”中发生轻声化现象,这是汉语复合词常见的音变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