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飨是什么意思?读音怎么念?
一、“飨”的字义解析
“飨”(拼音:xiǎng)是一个古汉语常用字,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但仍在特定语境中出现。其核心含义为:
1. 用酒食款待他人,如“飨客”“飨宴”。
2. 祭祀中供奉鬼神,如“飨神”“飨祀”。
3. 引申为享受、接受,如“飨福”(享受福分)。
标红重点:在现代汉语中,“飨”多用于书面语或固定搭配,如“以飨读者”(供读者欣赏)。
—
二、“飨”的读音与字形
– 拼音:xiǎng(第三声),与“享”同音。
– 部首:飠(食字旁),右部为“乡”,提示读音。
– 易混淆字:
– “享”(xiǎng):享受,无“食”部,意义更抽象。
– “饷”(xiǎng):旧指军粮或馈赠,与“食”相关但用法不同。
—
三、实际案例与应用
1. 古籍用例:
– 《诗经·小雅·彤弓》:“钟鼓既设,一朝飨之。”
(译:钟鼓陈列完毕,设宴款待功臣。)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秦伯纳女五人,怀嬴与焉,奉匜沃盥,既而挥之,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而囚。他日,公飨之。”
(译:秦穆公以宴席款待重耳,化解矛盾。)
2. 现代用法:
– “飨宴”:常见于文学或历史题材作品,如“宫廷飨宴”。
– “以飨读者”:编辑常用语,表示将作品奉献给读者,例:“本书精选经典案例,以飨读者。”
—
四、常见错误与注意事项
1. 误读:易误读为“xiáng”或“shǎng”,需注意拼音为xiǎng。
2. 误写:与“享”混淆,如将“以飨读者”错写为“以享读者”。
标红总结:掌握“飨”的关键是结合“食”部理解其本义(宴请、祭祀),并通过经典用例加深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