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愆怎么读音?这个词有什么含义?
一、“愆”的读音
“愆”的拼音是 qiān,属于第一声(阴平)。
在现代汉语中,它是一个书面语用字,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低,但在古典文献、成语或特定语境中仍会出现。
—
二、“愆”的含义
1. 基本释义
– 名词:指过失、罪过。
– 例:《诗经·大雅·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意为“不犯过错,不遗漏,遵循传统规矩”。)
– 动词:表示延误、错过(时间或机会)。
– 例:愆期(延误期限)、“愆伏”(指气候失常)。
2. 引申含义
– 道德层面:常与“咎”“尤”连用,强调道德或行为上的过错。
– 例:愆尤(罪过)、愆戾(过失罪恶)。
– 时间层面:多用于形容时间延误,如“愆阳”(指冬季过度温暖的反常现象)。
—
三、实际案例解析
案例1:成语“绳愆纠谬”
– 出处:《尚书·冏命》:“绳愆纠谬,格其非心。”
– 释义:用准绳纠正过失,指揭露并改正错误。
– 现代应用:多用于形容制度或监督机制的作用,如“审计部门的工作重在绳愆纠谬”。
案例2:《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 原文:“王愆于厥身,诸侯替之。”
– 翻译:周王因自身过失(愆)导致诸侯背叛。
– 分析:此处“愆”直接指向君主的政治失误,体现其严肃性。
—
四、常见搭配与用法
1. 愆期(qiān qī)
– 例:“因疫情愆期的会议,最终改为线上举行。”
2. 罪愆(zuì qiān)
– 例:“他在晚年忏悔自己的罪愆。”
—
五、易混淆点提醒
– 勿与“衍”(yǎn)混淆:“衍”意为“延伸、多余”(如“衍生”“衍文”),而“愆”侧重过错或延误。
– 方言差异:部分地区可能误读为“yǎn”或“jiǎn”,需注意标准拼音为qiān。
—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愆”是一个兼具历史厚重感和现实应用价值的汉字,正确理解其读音与含义,有助于深入阅读古典文献或提升书面表达的精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