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庠怎么读音?这个字怎么解释?
一、庠的读音
庠的拼音是 xiáng,声调为第二声(阳平)。
在现代汉语中,庠属于生僻字,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低,但在古代文献和特定词汇中仍可见其身影。
—
二、庠的字义解析
1. 基本释义
– 古代学校的名称:庠是周代地方设立的学校名称,与“序”(中央学校)并列,属于古代教育体系的一部分。
重点内容:《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说明庠是周代对地方学校的特定称谓。
– 泛指学校或教育:后世用“庠”泛指学校,如“庠序”连用,代指古代教育机构(如“谨庠序之教”)。
2. 字形演变
庠为形声字:
– 广(yǎn):表示与房屋、场所相关。
– 羊(xiáng):表声旁,兼有“祥瑞”之意,暗含教育培养人才的美好寓意。
—
三、实际案例与应用
1. 古籍中的“庠”
– 《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重点内容:此处“党有庠”指古代五百家为党,设“庠”作为地方学校。
– 成语“庠序之教”:出自《孟子》,指古代学校的教育制度,如:“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2. 现代使用场景
– 地名:中国部分地区保留“庠”字,如江苏省徐州市有“庠门街”,源于古代学校遗址。
– 人名或文化符号:少数人取名用“庠”字,寄托对学识的期许(如学者“王庠”)。
—
四、常见误读与辨析
– 易错读音:因字形与“痒”(yǎng)相似,易误读为yáng或yǎng,需注意区分。
– 与“痒”的区别:
– 庠(xiáng):与教育相关。
– 痒(yǎng):指身体不适,如“瘙痒”。
—
五、总结
庠(xiáng)是承载中国古代教育文化的重要汉字,其含义聚焦于学校与教化。虽然现代使用较少,但通过古籍、成语和地名,仍能窥见其历史价值。重点内容:正确读写生僻字有助于理解传统文化,避免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