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诰的读音与含义解析
# 一、诰的正确读音
“诰”的普通话拼音为:gào,读第四声。这是一个单音节汉字,发音时需要注意:
– 声母为”g”(与”高”同声母)
– 韵母为”ao”
– 声调为去声(第四声)
常见错误读音:容易被误读为”hào”或”gǎo”,需特别注意。
# 二、诰的基本含义
## 1. 古代文书形式
“诰”最初指古代帝王对臣子的命令文书,属于官方下行公文的一种。在《尚书》中就有《大诰》《康诰》等篇目,记载了周王对诸侯和臣民的训诫。
## 2. 引申含义
– 告诫、劝勉:如”诰诫”表示告诫
– 封赠:明清时期用于官员母亲/妻子的封号(如”诰命夫人”)
– 法律文书:宋代”诰”成为法律文书的一种
# 三、历史演变与实际案例
## 1. 先秦时期
《尚书·康诰》是周公代表周成王告诫卫康叔的文书,其中明确使用”诰”体:”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
## 2. 唐代制度
唐代将”诰”正式纳入公文体系,《唐六典》记载:”凡王言之制有七…三日诰,四日制。”
## 3. 明清应用
典型案例:明代《永乐大典》收录了大量诰敕文书。清代”诰命”制度成熟,如《红楼梦》中贾母被称为”诰命夫人”,就是因其丈夫贾代善的官爵而获得的封赠。
# 四、现代使用情况
虽然作为公文形式的”诰”已消失,但仍在以下领域保留:
1. 历史研究:研究古代文书制度的重要材料
2. 文学作品:历史小说中常见”诰命”等称谓
3. 书法艺术:古代诰书成为收藏品
特别提示:现代汉语中”诰”字使用频率较低,主要出现在历史语境或固定搭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