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陟的读音与含义解析
# 一、陟的正确读音
“陟”的普通话拼音为zhì,属于第四声(去声)。这个字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但在古代文献和特定词汇中仍可见到。
发音要点:
– 声母:zh(舌尖后不送气清塞擦音)
– 韵母:i(齐齿呼)
– 声调:去声(高降调51)
# 二、陟的基本含义
## 1. 字源解析
“陟”是会意字,甲骨文字形由”阝”(表示山丘)和”步”组合而成,本义是”登高、上升”。
## 2. 核心释义
主要含义包括:
– 登高(动词):如《诗经·周南·卷耳》”陟彼高冈”
– 晋升(动词):古代指官职提升,如”黜陟”(指官吏的罢免与升迁)
– 帝王之死(特殊用法):古代称帝王去世为”陟”,取”升天”之意
# 三、实际应用案例
## 1. 古籍用例
《尚书·舜典》记载:”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
→ 此处”陟”指对官员的考核晋升,与”黜”(降职)形成对比。
## 2. 现代地名保留
河南省“陟县”(现为修武县一部分)
→ 该地名源自《尚书》”太行陟之”,保留古义”登陟”的地理特征。
## 3. 成语运用
“陟岵陟屺”(zhì hù zhì qǐ)
→ 出自《诗经》,“岵”指多草木的山,”屺”指无草木的山,成语表达游子思亲之情。
# 四、常见误读与辨析
常见错误读音:
– 误读为”shè”(与”涉”混淆)
– 误读为”bù”(受右部”步”影响)
记忆技巧:
可联想”志在高远“中的”志”(同音),帮助记忆”陟”的上升含义。
# 五、文化延伸
在古代官制中,”陟”常出现在:
– 考课制度(如唐代”四善二十七最”的陟罚标准)
– 祭祀用语(如”陟配”指帝王以先祖配祭)
> 语言学家王力指出:”‘陟’与’降’构成古代官职变动的核心语汇体系,反映了中国传统的空间隐喻思维。”
如需查询更多用例,可参考《汉语大字典》第6卷第4058页的详细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