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怎么读音?这个字怎么解释?

Random Image

俾怎么读音?这个字怎么解释?

一、“俾”字的读音

“俾”是一个汉语单字,其标准读音为:
拼音:bǐ
注音:ㄅㄧˇ
声调:第三声(上声)

常见误读:由于字形与“卑”(bēi)相似,部分人误读为“bēi”,但正确读音仅为“bǐ”。

二、“俾”字的解释

“俾”在汉语中有以下主要含义:
1. 动词:表示“使、让”的意思,常见于文言或书面语。
例句:《诗经·小雅·天保》:“俾尔单厚”(意为“使你富裕强大”)。
– 现代用法:“俾便查阅”(意为“以便查阅”)。

2. 名词:古汉语中通“裨”,指“益处”或“辅助”,但现代较少使用。

三、实际案例解析

案例1:文言文中的用法

《左传·襄公十年》:“俾我兄弟并有乱心
翻译我们兄弟之间产生了纷争之心。
分析:此处“俾”作动词,强调因果关系。

案例2:现代书面语

“请提供详细数据,俾便进一步分析。”
翻译:请提供详细数据,以便进一步分析。
分析:现代公文中仍保留“俾”的书面化表达,但口语中多用“以便”替代。

四、常见搭配与注意事项

1. 固定搭配
俾众周知:让众人知晓(正式公告常用语)。
俾有所悟:使其有所领悟。

2. 使用场景
正式文书:如公告、法律条文等。
避免口语:日常交流中建议用“让”“以便”等替代。

五、总结

“俾”是一个文言色彩浓厚的汉字,读音为,核心含义是“使、让”。虽然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但在特定场合(如公文、学术著作)中仍具价值。掌握其用法可提升书面表达的严谨性。

(0)
上一篇 2025年4月3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3日

相关推荐

  • “蓦然”这个词的发音是什么?

    “蓦然”这个词的发音是 mò rán。 mò:发音时,嘴唇稍微闭合,舌头平放,声带振动,气流从鼻腔和口腔同时呼出,发出第四声,类似于汉字“陌”的发音。 rán:发音时,嘴唇自然张开,舌尖抵住下齿背,声带振动,气流从口腔呼出,发出第二声,声音清晰而柔和。 “蓦然”是一个副词,意思是突然、猛然,不经心地。例如,“蓦然想起那些英勇牺牲了的伙伴”。在发音时,注意“蓦…

    2025年2月8日
    950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出自哪里?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溯源与当代启示 一、出处溯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传世名篇《岳阳楼记》。该文创作于庆历六年(1046年),是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邀为重修岳阳楼所作的记文。 原文语境(节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

    2025年3月26日
    380
  • 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句话出自哪里?你知道吗?

    三千越甲可吞吴:典故溯源与历史启示 一、典故出处考证 “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句脍炙人口的典故,实际出自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编纂的《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三回。原文描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时,谋臣文种提出的战略构想:”臣闻‘三千越甲可吞吴’,今大王简练精兵,可得三千人乎?”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虽然这句话…

    2025年3月26日
    330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谁的誓言?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谁的誓言? 引言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誓言,体现了极高的忠诚与奉献精神。这句话出自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后出师表》,表达了他对国家和君主的无限忠诚与责任感。本文将探讨这句誓言的背景、意义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实际案例。 背景与意义 历史背景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卧龙先生”。他在刘备去世后…

    2025年3月23日
    440
  • 虾米怎么读?这个网络用语你读对了吗?

    虾米怎么读?这个网络用语你读对了吗? 什么是“虾米”? “虾米”是网络流行语中常见的谐音梗,源自闽南语发音,在网络语境中通常表示“什么”的意思。由于发音相似且带有趣味性,逐渐被年轻人广泛使用。 正确发音解析 * 普通话读音:xiā mǐ(虾米)* 实际含义:shén me(什么)* 发音技巧: – 闽南语中“什么”发音类似“xiá mǐ”,普通话…

    2025年3月29日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