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蠡怎么读音?这个词怎么解释?
一、“蠡”字的正确读音
“蠡”是一个多音字,在现代汉语中有以下两种常见读音:
1. lí(第二声):如“范蠡”(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2. lǐ(第三声):如“以蠡测海”(成语,比喻见识短浅)。
重点提示:在大多数情况下(尤其是人名、地名中),读作“lí”;而作为动词或特定成语时读“lǐ”。
—
二、“蠡”字的基本解释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蠡”的含义如下:
1. 名词:
– 古代舀水或酒的器具(如“瓢蠡”)。
– 地名用字(如河北省“蠡县”)。
2. 动词:
– 虫蛀木(引申为器物磨损,如“蠡朽”)。
重点内容:
– “范蠡”是历史上真实人物,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居经商,被尊为“商圣”。
– “以蠡测海”出自《汉书·东方朔传》,比喻用狭隘的眼光看待广阔事物。
—
三、实际案例解析
案例1:人名中的“蠡”
范蠡(Fàn Lí):
春秋时期越国谋臣,与文种并称“卧薪尝胆”的核心人物。后化名“陶朱公”成为富豪,“蠡”在此必须读“lí”。
案例2:成语中的“蠡”
“以蠡测海(yǐ lǐ cè hǎi)”:
> 《汉书·东方朔传》:“语曰‘以管窥天,以蠡测海’,皆喻其小也。”
此处“蠡”指瓢,读音为“lǐ”,强调用瓢测量大海的荒谬。
案例3:地名中的“蠡”
河北省蠡县(Lí Xiàn):
因古为“蠡吾县”而得名,“蠡”在此固定读“lí”。
—
四、常见误读纠正
– ❌ 错误:将“范蠡”读作“Fàn Lǐ”。
– ✅ 正确:“Fàn Lí”(历史人名读音需遵循传统)。
—
五、总结
“蠡”字的读音和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
– “lí”:用于人名、地名(如范蠡、蠡县)。
– “lǐ”:用于动词或成语(如以蠡测海)。
掌握多音字的规律,能有效避免语言使用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