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瞽目怎么读?描述性词汇发音详解!
一、发音解析
– 拼音:gǔ mù
– 注音符号:ㄍㄨˇ ㄇㄨˋ
– 国际音标(IPA):/ku²¹⁴ mu⁵¹/
重点内容:
“瞽”为第三声(上声),发音时声调先降后升,类似“古”(gǔ);“目”为第四声(去声),发音短促有力,与“木”(mù)同音。
—
二、词义与用法
– 瞽目:原指盲人,后引申为“缺乏见识”或“愚昧”。
例句:
> 《论语·季氏》:“瞽目弗视,跛足弗履。”(盲人看不见,瘸腿无法行走。)
重点内容:
现代汉语中多用于书面语或典故,日常口语较少使用。
—
三、常见误读与纠正
1. 误读为“gū mù”:
– 错误原因:将“瞽”(gǔ)的第三声误读为第一声。
– 纠正:强调声调转折,可对比“鼓”(gǔ)的发音。
2. 误读为“gǔ muò”:
– 错误原因:受方言影响(如部分南方方言中“目”读“muò”)。
– 纠正:需区分普通话与方言,“目”仅读mù。
—
四、发音技巧与案例
案例1:古诗中的“瞽目”
苏轼《日喻》中“生而瞽目者不识日”,朗读时需注意:
– 节奏停顿:生而 / 瞽目者 / 不识日。
– 声调强调:“瞽”字拖长稍扬,“目”短促收尾。
案例2:影视剧台词纠错
某古装剧中演员将“瞽目老人”读作“gū mù”,弹幕引发争议。正确发音应作为台词训练的必修内容。
—
五、扩展学习
– 同音字:古(gǔ)、骨(gǔ)、穆(mù)、牧(mù)。
– 近义词:盲(máng)、眇(miǎo)。
重点内容:
通过对比“瞽”(jī,表急躁)、“瞾”(zhào,武则天造字)等形近字,强化记忆。
—
掌握“瞽目”的正确发音,不仅能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更是对传统文化细节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