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字头加热怎么读?这个生僻字你认识吗?
一、生僻字的构成与读音
“草字头加热”组成的汉字是“熇”,拼音为 hè(第四声)。
该字属于会意兼形声字,由“艹”(草字头)和“热”组合而成,本义与炎热、干燥相关,多见于古籍或专业文献中。
—
二、实际案例解析
1. 古籍中的用法
– 《诗经·大雅·桑柔》:“谁能执热,逝不以濯?其何能淑,载胥及溺。”
其中“执热”即“手持炽热之物”,而“熇”可引申为炽热难耐的状态。
– 《说文解字》释:“熇,火熱也。从火,高声。”
2. 现代应用场景
– 气象学:描述极端高温天气时,偶用“熇暑”一词(如“熇暑难消”)。
– 中医术语:指体内燥热病症,如“肺熇”(肺热干燥)。
—
三、为什么这个字如此生僻?
1. 使用频率低:现代汉语中多用“热”“燥”替代。
2. 专业性强:常见于古籍、中医、气象学等特定领域。
3. 字形复杂:草字头加“热”的构造不易联想读音。
—
四、如何记忆这个字?
– 拆字法:草(艹)+ 热 = 熇(hè),联想“草木被晒得炽热”。
– 例句辅助:
> “夏日熇熇,连风都带着灼人的气息。”
—
五、类似结构的生僻字
| 汉字 | 构成 | 读音 | 含义 |
|——|————|——-|—————-|
| 熇 | 艹 + 热 | hè | 炎热干燥 |
| 藿 | 艹 + 霍 | huò | 豆类植物(如藿香) |
| 蔊 | 艹 + 旱 | hàn | 蔬菜名(蔊菜) |
—
总结:生僻字“熇”虽不常见,但理解其构成与背景后,能有效提升古籍阅读和专业术语的辨识能力。遇到类似结构时,可优先拆分偏旁辅助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