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亏一篑:成语解析与历史溯源
一、成语释义
功亏一篑指事情在即将成功时因最后一步的疏忽或懈怠而失败,比喻只差最后一点努力却未能完成目标。
– 核心含义:强调坚持到底的重要性,警示人们避免因小失大。
– 现代应用:常用于形容项目、竞赛、个人目标等因细节疏忽导致的失败。
标红重点:成语中的“篑”(kuì)指盛土的筐子,暗喻“最后的关键环节”。
—
二、成语出处
出自《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背景:周武王灭商后,西方部落进贡獒犬,大臣召公劝诫武王不可沉溺享乐,以“堆山差一筐土”的比喻告诫他持之以恒才能治国成功。
– 历史意义:体现中国古代“慎终如始”的哲学思想。
—
三、实际案例
案例1:商业项目失败
某科技公司研发新产品,因测试阶段忽略用户反馈,仓促上市后出现重大漏洞,导致市场口碑崩塌。前期投入大量资源,却因最后一步的急躁而“功亏一篑”。
案例2:体育竞赛
2016年NBA总决赛,勇士队在3-1领先的情况下被骑士队逆转。因最后两场轻敌和战术失误,失去几乎到手的冠军,成为经典反面教材。
—
四、延伸思考
1. 与“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关联:均强调收尾阶段的重要性。
2. 避免“功亏一篑”的方法:
– 细化目标管理:将最终目标拆解为可监控的小步骤。
– 建立复盘机制:在关键节点检查潜在风险。
标红总结:成功需要全程专注,99%的努力可能因1%的松懈付诸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