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意这个词的出处及用法你知道吗?
一、“得意”的词源与出处
“得意”一词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文献,其核心含义为“得其所意”,即实现愿望或获得满足感。以下是两个关键出处:
1. 《庄子·外物》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此处“得意”指领悟真意,超越语言形式,体现道家哲学思想。
2. 《史记·管晏列传》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此例中“自得”与“得意”语义相通,形容神态满足、骄傲。
二、现代汉语中的用法解析
(一)基本词义
– 褒义用法:因成功或满足而高兴
例句:“她在比赛中夺冠后,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 贬义用法:过度骄傲而显轻浮
例句:“他因一点成绩就得意忘形,最终导致失误。”
(二)常见搭配
| 搭配形式 | 情感色彩 | 示例 |
|—————-|———-|——————————-|
| 得意之作 | 褒义 | 这幅画是画家晚年的得意之作 |
| 得意门生 | 褒义 | 王教授常称赞小李是得意门生 |
| 得意洋洋 | 贬义 | 他得意洋洋地炫耀新手机 |
三、实际案例对比分析
案例1:文学描写(褒义)
鲁迅《朝花夕拾》中描写幼年背书的场景:“背完书,得意地看着老师点头。”此处通过“得意”表现孩童的天真成就感。
案例2:社会现象(贬义)
某公司高管在财报发布会上得意地宣称“市场已无竞争对手”,三个月后企业因盲目扩张陷入危机。此例体现“得意”背后的认知偏差风险。
四、使用建议
1. 注意语境:正式场合建议用“欣慰”“自豪”等中性词替代贬义用法
2. 强化修饰:通过副词调节程度,如“略显得意”比“得意”更委婉
3. 文化差异:英语中“proud”与“得意”部分重合,但“smug”专指负面含义
> 语言学视角:现代汉语中“得意”的语义演变体现了“心理满足→行为外显”的扩展路径,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情感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