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负荆请罪出自哪部名著?
一、负荆请罪的出处
负荆请罪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该典故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向宰相蔺相如认错的故事,体现了知错能改、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
二、典故背景与内容
1. 事件起因:
蔺相如因“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立功,被赵王封为上卿,地位高于廉颇。廉颇不服,多次公开羞辱蔺相如。
2. 蔺相如的退让:
蔺相如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为由,处处避让廉颇,避免内斗。
3. 廉颇的醒悟:
廉颇得知蔺相如的苦心后,“肉袒负荆”(赤裸上身,背着荆条)登门谢罪,两人终成刎颈之交。
三、重点内容标红
– 负荆请罪的“荆”指带刺的荆条,象征认错的诚意。
– 该典故被收录于《史记》,作者为西汉史学家司马迁。
– 成语寓意:勇于认错、胸怀宽广。
四、实际案例
现代职场中的“负荆请罪”
某公司项目经理因决策失误导致项目延期,公开向团队道歉,并主动承担额外工作弥补损失。这一行为不仅挽回了团队信任,还提升了凝聚力,体现了“负荆请罪”的精神在当代的应用价值。
五、总结
负荆请罪作为中华文化的经典典故,至今仍被广泛引用,强调知错改错和以大局为重的价值观。其出处《史记》作为“二十四史”之首,生动记录了这一历史瞬间,成为后世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