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自哪次战争?

Random Image

破釜沉舟:历史典故与战略启示

成语出处

“破釜沉舟”出自秦末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是项羽率领楚军与秦军主力决战时的著名战术。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为激励士气,下令全军砸碎炊具(釜)、凿沉渡船(舟),仅携带三日口粮,以此表明“不胜则死”的决心。最终,楚军以少胜多,大败秦军,奠定了反秦战争的转折点。

历史背景与战争细节

1. 秦末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后,项羽与其叔父项梁起兵响应,成为反秦主力之一。
2. 巨鹿之战:秦将章邯率20万大军围攻赵国巨鹿,诸侯联军畏缩不前。项羽率5万楚军驰援,通过破釜沉舟的极端手段激发士兵斗志,最终九战九捷,歼灭秦军主力。
3. 战略意义:此战不仅摧毁了秦军核心力量,更展现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军事哲学。

实际案例:现代商业中的“破釜沉舟”

1. 苹果公司1997年转型:乔布斯回归后,砍掉70%的产品线,聚焦核心业务,最终推出iPod、iPhone等划时代产品。
2. 华为“备胎计划”:面对美国制裁,华为提前投入芯片自主研发,以极限生存假设倒逼技术突破,体现了类似精神。

结论

“破釜沉舟”不仅是历史典故,更是一种战略思维。它强调在绝境中通过自我施压激发潜能,适用于军事、商业乃至个人成长领域。但需注意:极端决策需匹配精准的执行力与资源储备,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重点提示:项羽的破釜沉舟成功关键在于:
士气激励:士兵无退路,只能死战。
时机选择:秦军久战疲敝,楚军以逸待劳。
领袖威望:项羽身先士卒,强化军队凝聚力。

(0)
上一篇 2025年3月26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6日

相关推荐

  • 你能说出几个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成语的定义与来源 成语是汉语中一种固定的词组或短语,通常由四个字组成,具有深刻的寓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许多成语都源自历史故事,通过简短的词语传达出复杂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事迹。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案例 1. 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故事讲述了越王勾践在吴越之战中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忍辱负重,每天睡在柴草上,并在床头挂一颗苦…

    2025年3月23日
    510
  • 精卫填海的故事是哪本书的经典篇章?

    精卫填海的故事是哪本书的经典篇章? 一、精卫填海的文献出处 精卫填海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经典故事,最早记载于《山海经》。具体见于《山海经·北山经》的“发鸠山”条目,原文如下:>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重点内容:1. 《山海经》…

    2025年3月26日
    430
  • “其国可隳”该怎么读?

    “其国可隳”该怎么读? 一、“其国可隳”的读音解析 “其国可隳”出自《孙子兵法·九地篇》,原文为:“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战事。是故始如处女,敌人…

    2025年4月10日
    220
  • 当即怎么读?立即行动的发音指南

    当即怎么读?立即行动的发音指南 一、“当即”的正确发音 “当即”的拼音为 dāng jí,其中:– “当” 读第一声(阴平),发音类似“dāng”(如“当然”的“当”)。– “即” 读第二声(阳平),发音类似“jí”(如“即使”的“即”)。 常见错误:– 误读为“dàng jí”(“当”读第四声),这是受方言或口语习惯影响…

    2025年3月29日
    410
  • 夙愿怎么读?这个词语的发音你了解吗?

    夙愿怎么读?这个词语的发音你了解吗? 1. 夙愿,这个词语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但它在文学和正式场合中却有着重要的地位。首先,我们来解答这个词语的发音。夙愿的正确读音是“sù yuàn”,其中“夙”读作“sù”,意为早、旧;“愿”读作“yuàn”,意为愿望、心愿。 2. 夙愿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中,用来形容人们长久以来的愿望或理想。例如,在《左传·宣公十五…

    2025年3月9日
    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