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出自哪里?

Random Image

自相矛盾:成语的起源与解析

成语出处

“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最早出自《韩非子·难一》篇,是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家韩非所著的寓言故事。

《韩非子》原文记载:
>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成语释义

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同时肯定两个互相排斥的命题,导致逻辑上无法自圆其说的困境。其核心含义是指:
言论或行为前后抵触
逻辑不能自洽
系统内部存在冲突

现实案例分析

案例1:商业宣传中的自相矛盾

2022年某知名手机品牌在发布会上同时宣称:
– “我们的电池续航行业第一“(测试条件:关闭5G、调低亮度)
– “我们的5G性能行业领先“(测试条件:最高亮度持续使用)

当消费者质疑”如果同时开启5G和高亮度,是否还能保持续航第一“时,厂商无法给出合理解释,这就是典型的商业宣传自相矛盾

案例2:政策执行中的矛盾

某城市2023年推出两项政策:
1. 大力推广电动车(提供购车补贴)
2. 严格限制充电桩建设(因安全隐患)

这种政策层面的自相矛盾导致电动车车主实际使用困难,最终迫使政府调整政策。

成语的现代应用

在逻辑学、法律、商业等多个领域,”自相矛盾”都是需要避免的重要问题:
1. 法律文书:要求条文之间逻辑严密
2. 学术论文:研究结论必须自洽
3. 商业合同:条款不能互相冲突

总结

这个诞生于两千多年前的成语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提醒我们:
任何主张都需要逻辑检验
系统设计要考虑内部一致性
避免做出无法同时满足的承诺

在信息爆炸的当代社会,识别和避免自相矛盾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0)
上一篇 2025年3月26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6日

相关推荐

  • 携怎么读?什么意思?汉字发音教学!

    携怎么读?什么意思?汉字发音教学! 一、“携”的发音与拼音 “携”是一个常见的汉字,拼音为 xié,声调为第二声(阳平)。它的发音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声母:x(发音类似于“西”的声母)– 韵母:ie(发音类似于“耶”的韵母)– 声调:第二声,发音时声调上扬。 发音示例:– 携(xié):携带、携手、便携。 &…

    2025年3月13日
    520
  • 解语花怎么读?形容善解人意词语发音指南!

    解语花怎么读?形容善解人意词语发音指南! 一、解语花的发音与含义 解语花(jiě yǔ huā)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善解人意、温柔体贴的女性。这个词语源自古代诗词,字面意思是“能听懂人话的花”,比喻那些能够理解他人心思、懂得体贴关怀的人。 发音要点: – 解:jiě,第三声,发音时声调先降后升。– 语:yǔ,第三声,发音时声调先…

    2025年3月9日
    520
  • “阒然”该怎么发音?

    “阒然”该怎么发音? 一、“阒然”的正确发音 “阒然”的拼音为 qù rán,其中:– “阒”:读作 qù(第四声),意为“寂静、空旷”。– “然”:读作 rán(第二声),为后缀,表示状态。 重点内容:注意“阒”是生僻字,容易被误读为“xū”或“jù”,但正确读音仅为 qù。 — 二、常见误读案例 1. 误读为“xū r…

    2025年4月10日
    130
  • 劝学篇是出自哪位大家的著作?

    劝学篇是出自哪位大家的著作? 引言 《劝学篇》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文献之一,其内容深刻,影响深远。然而,关于《劝学篇》的作者,许多人可能并不清楚。本文将详细探讨《劝学篇》的作者及其背景,并通过实际案例说明其重要性。 《劝学篇》的作者 《劝学篇》出自荀子的著作《荀子》。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2025年3月23日
    370
  • 噗怎么读音?快来了解这个拟声词的发音!

    噗怎么读音? 1. 拟声词“噗”在汉语中常用于模拟物体突然破裂或气体突然释放的声音。其发音为“pū”,声调为第一声,即平声。这个发音在普通话中非常常见,尤其是在描述轻快、突然的声音时。 2. 在语言学中,拟声词是一种模仿自然界声音的词汇,它们通过声音的相似性来传达特定的意义或情感。“噗”作为一个典型的拟声词,其发音简单明了,易于模仿和记忆。 3. 根据《现代…

    2025年3月3日
    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