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远”一词出自《诗经》的哪一句?
一、“思远”的出处考据
“思远”一词源自《诗经·国风·邶风·泉水》中的名句: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娈彼诸姬,聊与之谋。出宿于泲,饮饯于祢。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其中,“远父母兄弟”一句虽未直接出现“思远”二字,但后世文人常以“思远”概括诗中女子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成为表达怀远之思的经典意象。
—
二、《泉水》篇的文学解析
1. 主题:诗歌描写卫国女子远嫁他国后对故土的深切怀念,通过泉水奔流的意象隐喻绵长的思念。
2. 关键词:
– “靡日不思”:强调无时无刻的牵挂,为“思远”情感的核心。
– “远父母兄弟”:直接点明思念的对象与距离感。
案例:清代学者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评注此诗:“思远之作,哀而不伤”,印证了“思远”作为情感范畴的经典性。
—
三、“思远”在后世的化用
1. 文学创作:
– 唐代杜甫《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与《泉水》的“思远”情感一脉相承。
2. 实际应用:
– 企业命名:如“思远科技”取意“立足当下,展望远方”,体现《诗经》文化的现代转化。
– 品牌标语:某文旅项目以“思远怀古,心归自然”宣传,借典传递人文情怀。
—
四、结论
“思远”虽非《诗经》原文的直接词汇,但其精神内核源于《泉水》篇对距离与思念的深刻刻画。这一提炼既体现了古典文本的开放性,也展现了中华文化中情感母题的延续性。
重点提示:理解“思远”需结合原诗语境,而非仅拘泥于字面出处。